美国
最近一直在吃中东的瓜,伊朗、以色列、加沙…
看到昨天这两个国家结束闹了30年的冲突,在美国华盛顿完成了和平协议的签约。
才恍然明白,这个世界不和平的地方太多了,俄乌冲突、印巴冲突、伊以冲突、非洲大乱斗…
序言
刚果(金)和卢旺达在2025年6月27号跑到美国华盛顿签了个和平协议,说要结束闹了30年的冲突,这事儿对非洲大湖地区的稳定挺关键的。
协议一签完就生效,背后有美国在中间撮合,卡塔尔这些国家也帮忙协调,内容不只是停火,还涉及一起搞经济和处理难民问题。
我国权威新闻是这样报道的:刚果(金)与卢旺达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承诺结束长达30年的冲突,推动非洲大湖区和平与稳定。协议签署后立即生效。
卢旺达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恩杜洪吉雷海、刚果(金)国务部长兼外交部长瓦格纳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出席签署仪式。部分非洲联盟和卡塔尔政府官员以及美国国会议员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这一则新闻中间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卢旺达和刚果(金)两个非洲国家居然互掐了三十年,是什么样的仇和冤?
第二,双方的和平协议签署为什么选择在美国?
第三,卡塔尔出现在和平协议签署现场,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吃瓜群众?和事佬?
第四,为什么中国没有当卢旺达和刚果(金)的居中调停者?
第五,这协议靠谱吗?会履行下去吗?
刚果(金)和卢旺达
这俩国家为啥掐了30年?
卢旺达和刚果(金)的冲突,要追溯至殖民主义遗产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当时,比利时殖民者人为划分胡图族与图西族,埋下族群对立隐患。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后,约200万胡图族难民涌入刚果(金)东部,其中部分人组成“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FDLR),持续袭击卢旺达边境。
卢旺达则以“打击FDLR”为由多次军事干预刚果(金),形成“越境打击-报复袭击”的恶性循环。
除了殖民主义留下的祸根外,两国关于资源争夺也异常凶猛。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刚果(金)东部富含钶钽铁矿(用于电子产品)、钴(锂电池关键原料)等资源,成为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卢旺达通过支持M23运动控制戈马等战略要地,获取矿产出口收益;刚果(金)则利用FDLR牵制卢旺达,并向法国等外部势力出售采矿权换取军事支持。
2021年M23重新活跃后,冲突升级为“资源战争”——M23控制区的钶钽矿产量占全球15%,而卢旺达通过走私渠道获得的矿产收入占其GDP的8%。
人无利不起早,有的国家也是这样。别人发生冲突不是劝阻,而是递刀子、供军火、搞后勤。
乌干达、布隆迪这些作为卢旺达和刚果(金)的邻国,他们在两国冲突时也介入了,这就使得冲突变得复杂化。
乌干达为卢旺达提供后勤支持,而布隆迪则与刚果(金)合作打击M23。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的干预同样充满矛盾,欧盟多次制裁卢旺达,但美国为获取矿产资源默许其军事存在。
这种“选择性干预”导致冲突长期化。
总的说来,卢旺达和刚果(金)缠斗30年的原因就两点。
1. 抢资源+互相使绊子:刚果(金)东边有好多钶钽铁矿、钴矿这些宝贝,卢旺达支持当地反政府武装M23占了矿区,靠卖矿赚了不少;刚果(金)就反过来支持卢旺达的反政府武装FDLR,两边互相“递刀子”打代理人战争。
2. 历史恩怨和外部掺和: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后,好多胡图族人逃到刚果(金),后来组成武装时不时打卢旺达,卢旺达就借“反恐”名义出兵刚果(金)。加上美国、欧盟这些外部势力各帮一边,冲突就拖了这么久。
卢旺达士兵
这次的协议都约定了啥?
根据权威新闻报道:协议内容包括尊重彼此领土完整,停止敌对行动,推动交战部队脱离接触,对非法武装组织实施缴械和有条件整编;
建立常设联合安全协调机制;推动两国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人员安全有序地返回家园,并确保人道主义准入。
协议附录列明了削弱并解除卢旺达反政府势力“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武装能力的计划,以及卢旺达逐步解除防御措施的安排。
说了这么啥意思呢?轩羲给各位捋一捋。其实这个协议就写了三个问题,停火、难民、经济。
首先,不打了,各退一步:双方得互相承认边界,马上停火,卢旺达军队得在90天内从刚果(金)撤出去,还得一起收拾卢旺达反政府武装FDLR。
其次,管管难民和人道援助:两边承诺让80万流离失所的人回家,保证救援物资能送进去,联合国难民署会帮忙协调。
最后,一起搞钱修路:计划修一条刚果(金)到卢旺达的铁路,方便运矿产搞贸易。中国企业已经中标了周边的铁路项目,估计会来投资。
卢旺达和刚果金的位置图
为啥跑去美国签协议?美国图啥?
两国选择华盛顿作为签署地,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与经济利益交换的结果。
美国作为非洲大湖区的关键外部势力,近年来通过“矿产换安全”策略深度介入刚果(金)事务。
2024年美国对刚果(金)矿业投资激增300%,重点布局钴、锂等新能源战略资源,而卢旺达则通过支持M23运动间接控制钶钽铁矿出口(占全球15%),导致卢旺达钶钽出口量激增50%。
美国在协议中明确要求建立矿产出口-基建建设的对等机制,试图通过铁路项目(如刚果(金)-卢旺达标准轨铁路)将资源运输纳入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
此外,美国私人军事承包商Academi(前黑水公司)已计划进入刚果(金)执行安保任务,进一步强化对矿产资源的控制。
从外交层面看,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亲自主持签署仪式,凸显其“非洲安全提供者”的角色。
这与美国试图对冲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战略意图密切相关——中国已控制刚果(金)50%的钴供应链,并中标坦桑尼亚-布隆迪-刚果(金)铁路项目(金额达182亿元)。
美国通过协议将卢旺达纳入其战略轨道,同时削弱中国在刚果(金)的资源优势,实现“一箭双雕”。
美国国务卿亲自主持签字,表面是劝和,实际是盯上了刚果(金)的锂、钴矿——这些都是造电池的关键材料,美国想扩大影响力。
而且美国一直想在非洲跟中国“掰手腕”,中国已经控制了刚果(金)一半的钴矿,美国就想通过协议把卢旺达拉到自己这边,顺便分杯羹。
美国国务卿
卡塔尔为啥能当“和事佬”?
卡塔尔给大家的印象是啥,头顶白布的富二代,啥子不多,钱多,钱多自然朋友就多,都给面子。
卡塔尔作为中东“调解枢纽”,凭借其能源财富与中立地位在多场国际冲突中扮演斡旋者角色(如也门内战、塔利班与美国谈判)。
在刚果(金)-卢旺达冲突中,卡塔尔通过“多哈进程”提供谈判平台,并利用其与美国、非洲国家的关系疏通各方。
2025年3月,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促成两国总统会晤,为协议签署奠定基础。
卡塔尔在非洲的投资集中于能源和基建领域,其主权财富基金持有刚果(金)钴矿项目股份,并计划参与铁路建设。
通过调停冲突,卡塔尔既能保障自身投资安全,又可提升在非洲的政治影响力,与土耳其、阿联酋等国竞争“非洲伙伴”地位。
此外,卡塔尔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其调停角色与美国战略目标形成互补。
卡塔尔与卢旺达关系密切,曾为卢旺达提供军事训练和反恐情报支持;同时,卡塔尔通过购买刚果(金)矿产缓解其财政压力。
这种“平衡外交”使双方愿意接受卡塔尔作为调停者。
协议附录中明确提到“由卡塔尔主持刚果与M23的谈判”,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卡塔尔有钱又“会做人”,之前调解过也门、阿富汗的事儿,跟两边都能说上话。
另外,卡塔尔在刚果(金)有矿产投资,也想通过促成和平保障自己的生意,顺便刷一波在非洲的存在感。
卡塔人外交部发言人
这协议能靠谱吗?
协议虽然签了,但这个世界,签了协议不履行的多的去了,以色列就是前车之鉴。
卢旺达和刚果(金)的和平协议设立了联合安全协调机制,但缺乏第三方独立监督。
历史上,2002年《比勒陀利亚协议》因缺乏监督机制而失败,此次协议虽要求卢旺达在90天内撤军,但未明确违反条款的制裁措施。
联合国安理会仅提及“特设核查机制”,未承诺部署维和部队,导致执行效力存疑。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拥有绝对权威,但其军方对撤军可能存在抵触——卢旺达通过M23控制的矿产收入是重要军费来源。
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面临更大挑战:军方高层与东部地方势力勾结,部分将领甚至与FDLR存在利益关联。
此外,M23拒绝接受协议,称“未被纳入谈判”,可能引发新一轮武装对抗。
另外,协议中的铁路项目和矿产开发计划可能激化矛盾。
中国已控制刚果(金)50%的钴供应链,而美国试图通过协议扩大份额,这可能引发新的地缘竞争。
若资源利益分配不公,刚果(金)地方武装可能重新与卢旺达结盟,导致协议破裂。
中国对协议表示欢迎,但强调“尊重非洲自主选择”;欧盟则要求加强对M23的制裁,显示外部干预的分歧。
若美国未能兑现基建投资承诺,或中国在资源竞争中采取反制措施,协议落实将面临更大阻力。
所以要真说协议到底履行的啥样,我个人觉得悬。
之前2002年就签过停火协议,结果因为没人盯着执行,最后黄了。
现在虽然说要成立联合监督机制,但联合国没说派维和部队,也没说违约了咋惩罚。
刚果(金)军方才是实际控制东部矿区的人,总统齐塞克迪说话不一定管用;卢旺达靠卖矿赚了不少军费,撤军可能动了“蛋糕”。
而且反政府武装M23压根没参与谈判,回头说不定还得打起来。
M23
中国为啥没掺和这事?
卢旺达确实在基建、农业上跟中国学了不少,比如修路、搞开发区,但这种政治协议涉及太多利益博弈。
中国在刚果(金)主要是做生意(挖矿、修铁路),不想直接卷进冲突里。
而且美国主导的协议,卢旺达要是来中国签,等于打美国脸,人家肯定得权衡利弊。
卢旺达采取务实主义外交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展现不同“面孔”:对中国强调基建合作与经济发展,对西方则突出民族和解与政治正确。
卢旺达士兵
其国民议会中女性占比61%(全球最高),并设立大屠杀纪念馆塑造“反思者”形象,以获取欧美援助和国际话语权。
这种策略使其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避免因过度依赖某一方而失去外交灵活性。
中国在此次冲突中更倾向于经济合作优先,而非直接介入政治调解。
中国与刚果(金)的合作集中于矿产开发和基建(如全球最大钴精炼基地),与卢旺达则在农业、医疗等领域展开合作。
中国外交部对协议的表态仅称“体现和平解决冲突的良好愿望”,未提及具体支持措施,反映其谨慎立场。
此外,中国在刚果(金)的资源利益可能使其在调停中难以保持中立,因此选择支持美国主导的协议。
美国通过协议将卢旺达纳入其战略轨道,同时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若协议在华签署,可能被解读为“中国主导非洲事务”,引发美国反弹。
卢旺达权衡利弊后,选择在华盛顿签署协议,既符合美国利益,又可避免刺激西方——毕竟卢旺达60%的外援来自欧盟和美国。
中国和卢旺达
尾声
此次协议的签署为非洲大湖区带来和平曙光,但其落实仍需克服多重障碍。
美国的经济利益驱动与卡塔尔的调解努力为协议提供了政治动能,但缺乏有效监督、国内政治博弈及资源分配矛盾可能使协议沦为“纸面上的和平”。
卢旺达的“双轨制”外交与中国的谨慎立场,则揭示了大国博弈下非洲国家的生存智慧与无奈。
未来,国际社会需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推动建立包容性的冲突解决机制,避免协议重蹈历史覆辙。
这协议算是开了个好头,但能不能落实全看“诚意”。
短期看,卢旺达得按时撤军,两边得真停火;长期看,铁路修好了能不能让老百姓受益,资源怎么分才是关键。
大国要是光想着抢矿,不管当地死活,和平怕只是纸上谈兵。
众和配资-证券配资官网入口-短线杠杆配资网-在线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